古人怎么拍馬屁
“拍馬屁”,聽起來好像是個貶義詞,也是,不過說得好聽一點,其實就是“說話的藝術(shù)”。
獨具匠心
傳說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自幼聰穎過人,十二歲應(yīng)詔。宋徽宗問:“卿居龍虎山,曾見龍虎否?”
張繼先答:“居山,虎則常見,今日方睹龍顏。”
一般人的馬屁最多也就到張繼先這一層次了,可謂反應(yīng)靈敏,機(jī)智過人。將一個普通的問題做出了一個獨具匠心的回答,起承轉(zhuǎn)合毫無澀感,讓人又驚又喜。
爐火純青
乾隆五十大壽,百官朝賀,可是乾隆都活了五十年了,身為皇帝,天底下有什么奇珍異寶他沒見過?什么恭維奉承他沒聽過?因此,如何給皇上獻(xiàn)一個出彩的壽禮就成了大難題。只見紀(jì)曉嵐呈上兩個畫軸,卷開一看,上聯(lián):四萬里皇圖,伊古以來,從無一朝一統(tǒng)四萬里。下聯(lián):五十年圣壽,自前茲往,還有九千九百五十年。乾隆大喜,百官齊贊。
上聯(lián)暗指清朝西起蔥嶺,東瀕大海,北到外興安嶺,南至南海,縱橫四萬里,歷史上從沒有一個朝代版圖如此之大。下聯(lián)中乾隆五十大壽再加九千九百五十年,剛好一萬歲。上聯(lián)“無疆”,下聯(lián)“萬歲”,恰好組成“萬壽無疆”!這一副對聯(lián)雖然極盡贊揚,毫無掩飾,但拍馬屁的水平可謂是爐火純青,堪稱文藝界的模范。真正有才華之人,馬屁也能拍得新穎脫俗。
八面玲瓏
這熙鳳攜著黛玉的手,上下細(xì)細(xì)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賈母身邊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這樣標(biāo)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兒,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么姑媽偏就去世了!”說著,便用帕拭淚。賈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來招我。你妹妹遠(yuǎn)路才來,身子又弱,也才勸住了,快再休提前話。”這熙鳳聽了,忙轉(zhuǎn)悲為喜道:“正是呢!我一見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歡,又是傷心,竟忘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
王熙鳳先夸了客人林黛玉,又在暗中給足了自家迎春、探春、惜春三人面子,當(dāng)然,一切馬屁的最終指向,都是賈母。照顧到了現(xiàn)場所有的人,滴水不漏。最近最有名的馬屁就是這個道理:一朋友到我家做客,恰好那天我兒子帶女朋友回家。朋友說一句,這孩子跟他爸一樣,會挑!一句話夸了四個人!
登堂入室
明代解縉在朝中做官,深得朱老板厚愛。一次,朱老板想考考解縉,便說后宮妃子生了個孩子,解說:“吾皇昨夜降金龍。”朱老板說:是位千金。解對:“化作仙女下九重。”朱老板說:可惜死了。解對:“料是人間留不住。”朱老板又道:丟到金水河去了。解對道:“翻身跳入水晶宮。”
還有一次,朱老板約解縉一起釣魚。過了半天,朱老板一條都未釣到,解縉卻釣了好幾條,朱老板面子上掛不住,心里怒火燃起。解縉一看,呵呵一笑,吟道:“數(shù)尺絲綸入水中,金鉤拋去永無蹤。凡魚不敢朝天子,萬歲君王只釣龍。”
解縉是拍馬屁者個中翹楚,將馬屁拍得風(fēng)雅,拍得流暢,拍成一件藝術(shù)品。對于別人而言,拍馬屁是為了討好,為了得到利益,于是呈現(xiàn)出一種以他人為尊的卑躬屈膝的奴相。而解縉拍馬屁,給別人的感覺,好像他只是在做智力題,做出來會很高興。嗯,這是一門藝術(shù)。
春風(fēng)化雨
一次,孫權(quán)見到諸葛恪(諸葛瑾之子),問他:“你爸和你叔(指諸葛亮)誰更牛?”諸葛恪想都沒想,應(yīng)聲回答:“我爸。”孫權(quán)納悶兒啊:“你叔叔在蜀漢大權(quán)獨攬,治理國家政治清明,軍事上平定南蠻,做了那么多大事,你爹就是東吳一普通官員,你憑啥說你爸牛?”諸葛恪答道:“我爸知道該跟著誰干。”
諸葛恪不但機(jī)智聰明,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馬屁王”,除了這一例之外,還有好幾次拍得很到位,在此不一一列舉。之所以單列這一個是因為這個馬屁算得上是馬屁——春風(fēng)化雨潤物無聲。并沒有任何的直接褒獎,卻給了被拍者的肯定。
返璞歸真
清代大才子袁枚,少年聰慧,稟賦過人,二三十歲就官拜七品縣令。赴任之前,袁枚去向他的老恩師——清乾隆年間的名臣尹文端辭行。
尹文端問:“你此去赴任,都準(zhǔn)備了些什么?”袁枚老老實實地回答:“學(xué)生也沒有準(zhǔn)備什么。就準(zhǔn)備了一百頂高帽子。”尹文端一聽就有些不高興,說:“你年紀(jì)輕輕,怎么能搞這一套,還是要講究勤政務(wù)實呀!”袁枚說:“老師您有所不知。如今社會上的人大都喜歡戴高帽子,像您老人家這樣不喜歡戴高帽子的人真是風(fēng)毛麟角呀!”
袁枚這個馬屁拍得簡直余韻悠長,被拍者甚至都不知道對方是在拍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