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只狗,嘴里叼著塊肉,經過河上的一座小橋,它朝下看見了自己的倒影。它見那只狗嘴里居然也叼著一塊肉,而且比自己這一塊要大得多,十分誘人。于是,它丟棄了自己的肉,向水中猛撲過去,想要爭奪那大塊的肉。結果兩塊肉都丟了,水中的倒影也消失不見了,原來的那塊肉也被河水沖得無影無蹤了。
故事點評
素文網文學素材頻道為您介紹這則寓言故事諷刺的是由于貪心不足而導致了一無所得的下場。水中的狗,放大的肉,這些水中的倒影,正是貪欲膨脹時產生的幻想,蒙蔽了最初真實的心理。此刻虛虛實實,已難分辨,失去了判斷力,結果常常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這就是貪欲最直接的危害。拒絕這種誘惑的辦法就是:吃到嘴里的肉才是自己的,才是現實的,對于遙遠的東西不要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民間流傳著一首十不足詩:終日奔忙為了饑,才得飽食又思衣,冬穿綾羅夏穿衫,堂前缺少美貌妻,娶下三妻并四妾,又怕無官受人欺,四品三品嫌官小,又想面南做皇帝,一朝登了金鑾殿,卻慕神仙下象棋,洞賓與他把棋下,又問哪有上天梯,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九天還嫌低。這首詩把那些貪心不足者的惡性發展寫得淋漓盡致。物欲太盛造成的靈魂變態,就是永不知足,沒有家產想家產,有了家產想當官,當了小官想大官,當了大官想成仙……精神上永無寧靜,永無快樂。物質上永不知足是一種病態,其病因多是權力、地位、金錢之類引發的。這種病態如果發展下去,就是貪得無厭,其結局是自我爆炸,自我毀滅。
托爾斯泰說:“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這話,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這是針對欲望越大,人越貪婪,人生越易致禍而言的。古往今來,被難填的欲壑所葬送的貪婪者,多得不可計數。托爾斯泰還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就對他說,清早,你從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個旗桿,只要你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來,插上旗桿的地都歸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陽偏西了還不知足。太陽落山前,他是跑回來了,但已精疲力竭,摔個跟頭就再沒起來。于是有人挖了個坑,就地埋了他。牧師在給這個人做祈禱的時候說:“一個人要多少土地呢?就這么大。”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所擁有的財物,無論是房子、車子……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沒有一樣是屬于你自己的。那些東西不過是暫時寄托于你,‘有的讓你暫時使用,有的讓你暫時保管而已,到了,物歸何主,都未可知。所以智者把這些財富統統視為身外之物。卡耐基曾說:“要是我們得不到我們希望的東西,不要詿憂慮和悔恨來打擾我們的生活。且讓我們原諒自己,學得豁達一點。根據古希臘哲學家艾皮科蒂塔的說法,哲學的精華就是:一個人生活上的快樂,應該來自盡可能減少對外來事物的依賴。羅馬政治學家及哲學家塞尼加也說:如果你一直覺得不滿,那么即使你擁有了整個世界,也會覺得傷心。,且讓我們記住,即使我們擁有整個世界,我們也只能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張床,即使是一個挖水溝的工人也可如l比享受,而且他們可能比洛克菲勒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穩。”
“身外物,不奢戀。”這是思悟后的清醒。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來的豁達襟懷。誰如果能做到這一點,誰就會活得輕松,過得自在,真正地擺脫心理的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