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拜年,已是中國人的老傳統習慣了,至今仍沿襲著。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正在酣睡中,被一陣爆竹聲驚醒,望眼窗外天已亮,院子中等候多時的嫂子們催促我去拜年的聲音傳入耳膜。對于老家的習俗,我懂得甚少,大年初一都是比我年齡大的嫂子們帶著我去各家各戶拜年。我跟著嫂子們走在鄉村公路上,感受著新一年的氣息,內心激動又開心。平日工作忙碌,很少回老家,對于老公村中的鄉親們都不熟。在拜年的路上,碰到好多長輩,大家都笑臉問候,聽著大家樸實的話語,我深刻感受到鄉村淳樸的節慶氣息。大家一路說笑者來到院中輩分、年齡的一位奶奶家,奶奶已經九十多歲,一看到我們這些兒孫輩來給她拜年,便露著沒牙的嘴笑個不停。我們按年齡大小順序一字擺開排好,齊刷刷跪下為奶奶拜年祝福,奶奶握著我們的手,親切的問長問短。這位奶奶雖然歲數大了,但記憶力特別好,我們這么多人,她能清楚記得誰是誰家的媳婦,并且能說的上名字,這點令小輩們佩服不已。著奶奶布滿老年斑的雙手,看著臉上刀刻似的皺紋,我從心底感嘆歲月的無情,并真誠祝福奶奶身體健康、歲歲平安。
我在嫂子們的帶領下,又來到幾位年齡大的爺爺奶奶家。在其中一位爺爺家,碰到好多拜年的人,嫂子們說這些都是我們本家院內的,我們該稱呼其“大爺",嫂子們便一一向大爺大娘們拜年,說出一個長輩的名字就跪一下。我當時有點不知所措,基本沒見過這場面,跪完這一圈,膝蓋有點麻了。"過年,最受罪的也許就屬這膝蓋了吧!"大家聽了都捂著嘴巴笑,說笑間跟著嫂子們的隊伍又趕往下一家。
其實,對于過年,任何形式都是美的,關鍵是過年的心情。過年,根源在于“過”,而不在于“年",“過"需要發自內心的熱情以及對生活的愛。到農村過年,釋放了久違親人的思念,體會到了全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氣氛,真的感覺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