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最不能或缺的就是大紅的“福”字和春聯。看吧,滿街的“福”字和春聯宛若彩云,彤紅一片,家家戶戶門楣、窗戶上的“福”字格外醒目,象征著紅火、吉祥,是中國獨有的味道。
記得小時候,過了臘月二十三,母親就開始忙活起來,打掃衛生、蒸饅頭、剁肉餡、炸魚、備新衣。忙得不亦樂乎,渾身透著一股自得其樂的喜氣;父親則張羅著買鞭炮,貼“福”字、貼春聯、掛燈籠,將家里裝飾打扮得分外喜慶。每當父親貼春聯時,我都要在旁一邊刷漿糊,一邊念春聯上的內容,還要問父親:"過年為啥要貼春聯啊?"“這是我們中國人過春節的一種古老習俗,把"福'字和春聯貼在大門上最顯眼的位置,意味著'求福、迎福、接福、祝福、納福,之意,圖個新年大吉大利、平平安安啊。”我又問道:"那啥是福啊?""福就是你臉上的笑,媽媽對你的疼愛,爸爸對你的呵護…”父親含笑回答。一旁的母親接過話來:"還有一家人團圓的年夜飯,全家人的健康平安,芝麻開花節節高的好日子都是說不盡的福哇。”年幼的我若有所思、似懂非懂地點著頭:“原來福是這么簡單、容易啊,那我可有著一大堆說不完的福哩!"我不由掰著手指頭數起來:有爸爸、媽嗎的愛護,有考試滿分的喜悅,有老師夸獎的興奮,有同學幫助的感動…越想越高興,并自豪地挺起了小胸脯,感覺自己是世界上最有福的人。年年歲歲“福”依舊,歲歲年年景不同。當年齡漸漸長大,遇有很多事不能稱心如意時,才覺得擁有“福”并不是那么簡單的事。但這些依然沒有減少過節跟著父親貼“福”、貼春聯的熱情。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如今年貨市場上的“福”字、春聯花樣百出,有燙金的、有描邊的、有鏤空的、有立體的、有裝飾各種圖案的,琳瑯滿目,美不勝收。我有時站在一旁,都挑花了眼,母親著急催促道:“不用再挑了這個簡簡單單的大紅底的福字就很好,不要那么多花樣,看著眼都暈了。”
而今,我已成家立業,過年過節時的人情往來,不僅讓我感覺過節索然無味,而年邁的父母依然津津有味享受著年的樂趣:一大家人守在一起吃頓團圓飯的心滿意足,一如既往地貼著“福"字和春聯。今年,父母又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福”字和春聯,讓我幫忙貼好。女兒為我打下手,他天真地問道:“奶奶,你說啥叫福呢?"“看著你們這些孩子長大就是福啊。那你說啥叫福呢?""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家就是福。"聽到這一老一少的對話,我不禁啞然失笑,仿佛兒時的情景重現,看著手中依舊是那種最簡單樣式的“福"字,忽然若有所悟:“福"其實很簡單,平安、健康不就是一個人的的福份嗎?只是我們想要的太多,將本來簡單的“福"舍棄了,離“福”越來越遠。
貼“福”字及春聯的古老傳統還將沿襲下去,無論歲月如何變遷,人們寄寓其中的美好情愫不會改變,那是一份穿越時空的真誠期盼,那是一份質樸熱烈的生活向往,那是一份濃郁溫馨的摯愛親情。伴隨著每個春節的來到,但愿天增歲月人增壽,歲月更新福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