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銷雨霽.彩徹區明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莊周有云。“美若有情美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這片曾經滿目瘡痍的土地,這個苦難多舛的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踏破萬千溝壑,無數荊棘,終于再次傲立于太陽升起的東方!
那是一段激情燃燒,風雪磅礴的歲月,從硝煙彌漫、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到一窮二白、畢路藍縷的建設歲月,再到波瀾壯闊、驚濤拍岸的改革時代,無數先鋒模范在國家前行的大勢中尋找人生價值。正如魯迅所言:“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揆諸蒼穹之下的社會,在疫情還沒有結束的時代,城市沉重地呼吸著,戴著藍色的口罩,像抓住的希望,疫情像是一張灰色的巨網,灑在城市的每個角落。但中國,從未缺失過那些平凡的人民英雄。
84歲的鐘南山、敢醫敢言,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滿腔責任為國為民;張定宇院長忍痛前行,身患漸凍癥,卻從未停止奔跑”,他沖鋒在前,身先士卒,與千千萬萬白衣衛士一起,托起信心與希望;“疫情吹哨人“李文亮醫生與新冠作斗爭,卻不幸失去生命;十余位姑娘為了穿防護服更方便,毅然地相互剪去頭發,軍醫小姐姐告別乖巧的女兒,大年三十奔赴戰場;一批又一批申請“請赴一線“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的醫生,身著白衣,心有錦鍛;無數志愿者奔赴疫情區,捐獻物資……疫情來勢洶洶,愛心如川江海。“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基辛格在《論中國》中如是言之。
曾在某天條上看到一篇文章、引用世衛組織一位外國官員的話:“如果我感染了,我希望我能在中國。”起初,我并不明白為什么會這樣說,直到我看到一組數字,我終于讀懂了中國,“援鄂醫療隊加當地醫護人員,總共17萬人,每天每人補助200元,就是3400萬元。一套防護服的成本是300元,就算按一套的量來看,整個疫情期間,每人也需要至少20套,成本超過10億元。重癥患春治療費用保守估計30-50萬元、確診上萬例這些費用全部由政府買單。雷神山、火神山、方艙醫院封城,百業停工,2-3月份每天抗疫所產生的費用,相當于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到三月中旬,中國的抗疫投入是1169億,世界。從疫情開始,各個國家關心的只有經濟發展,美國為了保住股布而隱瞞疫情,日本為了保住奧運會而拒絕檢測,英國為了經濟發展,甚至推行所謂的群體免疫政策。只有中國,只字未提錢的事,只關心生命。為什么中國的疫情控制的好?98抗洪是解放軍用軀體頂在洪峰前,51汶川地震還是解放軍從3000米高空盲跳拉開生命通道,每一次劫難的背后,我們從來沒有放棄任何一人,我們國家從來沒有提過人權,但災難來臨時保護每一個人活下去的權利。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都是身邊的英雄在負重前行,是祖國和前線的戰士們給我們帶來了平安!
即使在疫情的沖擊下,中國仍舊展現著大國風范。沈陽市捐贈給日本崎市的100套防護服的包裝箱上寫著:“玫瑰杠鵑花團錦簇,油柏山茶葉茂根深,;“扁舟共濟與君同”這是浙江對韓國捐贈的物資上的文字;“道不遠人,人無異國”這是中國駐韓國大便館援助韓國的抗疫物資上的文字;“霧盡風暖,櫻花將燦”這是中國駐名古屋總領事館向日本醫院捐贈的3萬只醫用外科口罩包裝上的文字;“浮云游子意,明月故鄉情“這是浙江援助意大利華人華僑的常用藥品的包裝箱上的文字……中國以其大國的責任擔當克服重重的困難并作出舉世公認的卓越貢獻!
西南聯大校長蔣夢麟有言:“強國之道,不在強兵,而在強民。強國之道,惟在養民健全之個人,創造進化的社會。”每一個中國人的骨子里,一直都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文化基因,這是一種“風聲麗聲讀書戶,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入世精神,也是一種“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的行動力,更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文化內核。古人的境界,吾輩“雖不能至”,卻可“心向往之”。與時代同行,實現自我,是古之讀書者的自覺,亦應成為我輩的人生準則。
也許你只是一株稚嫩的徹苗,然而只要堅忍不拔終會成為參天大樹。也許你只是一條涓涓小溪,然而只要鍥而不舍,終會擁抱大海。也許你只是一只雛鷹,然而只要心存高遠,跌幾個跟頭,終會翱翔藍天。
“踏破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一初心不改,未來可期。
“青年者,國之魂也。”青年是新時代的主力軍,是民族復興的中堅力量,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剛健勇毅;勇立時代潮流,爭做時代先鋒,切實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成現實,黨和國家事業要發展,青年首先要發展。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作者:高三學生 于亞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