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国产中文字幕视频-香蕉视频在线播放-香蕉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經典勵志古語大全

1、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粼樱骸洞髮W》

2、 ⊙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為圣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糇铀迹骸吨杏埂?/p>

3、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風,必偃。◆孟子:《孟子·滕文公上》

4、 ⊙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孟子·公孫丑章句上》

5、 ⊙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養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未之有也。◆孟子:《孟子·離婁下》

6、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裘献樱骸睹献?middot;告子上》

7、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非其義也,非其道也,祿之以天下,弗顧也;系馬干駟,弗視也。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湯使人以幣聘之,囂囂然日:“我何以湯之聘幣為哉?我豈若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哉?”◆孟子:《孟子·萬章上》

8、 ⊙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小識傷德,小行傷道。故日正已而已矣。樂全之,謂得志?!羟f周:《莊子·繕性》

9、 ⊙夫德,和也;道,理也。德無不容,仁也;道無不理,義也;義明而物親,忠也;中純實而反乎情,樂也;信行容體而順乎文,禮也。禮樂遍行,則天下亂矣?!羟f周:《莊子·繕性》

10、 ⊙才多而好謙,貧賤而不諂,處勞而不為辱,貴富而益恭勤,可謂有德者?!敉跏吭骸犊簜}子·政道》

11、 ⊙士君子之所能不能為:君子能為可貴。不能使人必貴己;能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恥不信,不恥不見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是以不誘于譽,不恐于誹,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為物傾側,夫是之謂誠君子?!糗鳑r:《荀子·非二十子》

12、 ⊙凡古今天下之所謂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謂惡者,偏險悖亂也。是善惡之分也已?!糗鳑r:《荀子·性惡》

13、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荀況:《荀子·勸學》

14、 ⊙曾子曰:“元,志之!吾語汝。夫魚鱉黿鼉猶以淵為淺而堀其中,鷹鳶猶以山為卑而增巢其上,及其得也必以餌。故君子茍能無以利害義,則恥辱亦無由至矣?!糗鳑r:《荀子·法行》

15、 ⊙立天之道,日陰與陽;立地之道,日柔與剛;立人之道,日仁與義。陰陽以統其精氣,剛柔以品其群形,仁義以經典事業,是為道也。故凡政之大經,法教而已矣。教者,陽之化也;法者,陰之符也;仁也者,慈此者也;義也者,宜此者也;禮也者,履此者也;信也者,守此者也,智也者,知此者也。是故好惡以章之,喜怒以蒞之。哀樂以恤之。若乃二端不愆,五德不離,六節不悖,則三才允序,五事交備,百工惟奮,庶績咸熙?!糗鲪偅骸渡觇b·政體第-》

16、 ⊙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叔嫂不親授,長幼不比肩。勞謙得其柄,和光甚獨難。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發,后世稱圣賢?!纛佈幽辏骸段倪x·君子行》

17、 ⊙圣人之所以立天下,日仁義。仁主恩,義主斷。恩者親之,斷者宜之,而理道畢矣。蹈之斯為道,得之斯為德,履之斯為禮,誠之斯為信,皆由其所之而異名?!袅谠骸读谠?middot;四維論》

18、 ⊙柳子曰:君子有二道,誠而明者,不可教以利;明而誠者,利進而害退焉。吾為是言,為利而為之者設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袅谠骸读谠?/p>

19、 ⊙忠義守節之士,出于天資,非關居位貴賤,受恩深淺也。王莽移漢祚,劉歆以宗室之雋,導之為逆,孔光以宰相輔成其事;而龔勝以故大夫守誼以死,郭欽、蔣詡以刺史郡守、栗融禽慶、曹竟、蘇章以儒生皆去官伯之輩耳。安祿山、朱泚之變,陳希烈、張均、張塘、喬琳、李忠臣,皆以宰相世臣,為之丞弼,而甄濟、權臬、劉海賓、段秀實,或以幕府小吏,或以廢斥列卿,揖身立節,名震海內。人之賢不肖相去,何止天冠地履乎?◆洪邁:《容齋隨筆·忠義出天資》

20、 ⊙人物以義為名者,其別最多。仗正道日義,義師義戰是也;眾所尊戴者日義,義帝是也;與眾共之日義,義倉義社義田義季義役義井之類是也;至行過人日義,義士義俠義姑義夫義婦之類是也;自外入而非正者日義,義父義兒義兄義弟義服之類是也,衣裳器物亦然,在首日義髻,在衣日義袢義領;合中小合子曰義子之類是也。合眾物為之,則有義漿義墨義酒,禽畜之賢,則有義犬義馬義鷹義鶻。洪邁:《容齋隨筆·人物以義為名》

21、 ⊙道者,古今共由之理,如父之慈,子之孝,君仁,臣忠,是一個公共底道理。德,便是得此道于身,則為君必仁,為臣必忠之類,皆是有自得于己,方解恁地。堯所以修此道而成堯之德,舜所以修此道而成舜之德,自天地以先,羲黃以降,都即是這一個道理,亙古今未常有異,只是代代有了一個人出來做主。做主便即是得此道理于己,不是堯自是一個道理舜又是一個道理,文王周公孔子又別是一個道理。老子說:“失道而后德。”他都不識,分做兩個物事。便將道做一個空無底物事看。吾儒說只是一個物事。以其古今公共是這一個,不著人身上說,謂之道。德,即是全得此道于己。他說:“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若離了仁義,便是無道理了。又更如何是道!◆朱熹:《朱子語類·力行》

22、 ⊙義者,宜也,君子見得這事合當如此,卻那事合當如彼,但裁處其宜而為之,則何不利之有,君子只理會義,下一截利處更不理會?!粜闹?,卻是說義之體。程子所謂處物為義是也;揚雄言義以宜之;韓愈言行而宜之之謂義。若只以義為宜,則義有在外意,須如程子言處物為義,則是處物者在心而非外也?!粜∪藙t只計較利害,如此則利,如此則害?!粜∪酥焕頃乱唤乩?,更不理會上一截義,蓋是君子之心,虛明洞徹,見得義分明。小人只管計較利,雖然毫底利也自理會得?!糁祆洌骸吨熳诱Z類》

23、 ⊙世言忠者不兩立,忠孝亦有二乎?見于事君謂之忠,見于事親謂之孝。入見其孝也,而不知有忠之道存焉。日孝而已矣。人見其忠也,而不知有孝之道存焉,日忠而已矣。一行非孝,非忠也;一念非忠,非孝也。天地之大也,日月之明也,人物之眾也,其可感而通者,莫疾乎忠與孝也。雖庸人、孺子,一行其孝而風俗為之變,世之行政施化有弗能焉。◆揭侯斯:《揭傒斯全集·送藝林詩序》

24、 ⊙余乃言日:儉者德之節,嚴者德之制,孝者德之本,敬者德之基,慈者德之愛,和者德之順,學者德之聚。儉則財用足,嚴則上下辯,孝則仁義生,敬則禮讓興,慈則恩惠長,和則九族親,學則萬世明。德雖美,講儉無以安其制,故為訓之始。德雖備,非學無以約其求,故為訓之終。由之則昌,舍之則亡,不可須臾出乎訓之外。故表名以著遠,服之若華衰,佩之若瓊琚,嗜之若膏粱,處窮約而弗濫,履貴盛而弗泰,蹈危難而弗懾,仰不愧,俯不怍,然后可以充乎德之實,以進乎君子之域?!艚覀菟梗骸督覀菟谷?middot;進德堂記》

25、 ⊙一念慈祥,可以醞釀兩間和氣;寸心潔白,可以昭重百代清芬?!魞€,美德也,過則慳吝,為鄙嗇,反傷雅道;讓,懿行也,過則為足恭,為曲禮,多出機心。◆洪應明:《菜根譚》

26、 ⊙為善而欲自高勝人,施恩而欲要名結好,修業而欲驚世駭俗,植節而欲標異見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荊棘,最易夾帶,最難拔除者也。須是滌盡渣滓,斬絕萌芽,才見本來真體?!魹閻憾啡酥瑦褐歇q有善路;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艉閼鳎骸恫烁T》 經典勵志古語大全

27、 ⊙禮者,人心之理也,協之以同然,百世可通也。人無禮,猶室無基。◆陳子龍:《明經世文編》

28、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簟吨芤状髠?middot;系辭傳下》

29、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羰且允ト顺I凭热耍薀o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老子:《老子·二十七章》

30、 ⊙凡為天下,治國家,必務本而后末。所謂本者,非耕耘種殖之謂,務其人也。務其人,非貧而富之,寡而眾之,務其本也。◆務本莫貴于孝。入主孝,則名章榮,下服聽,天下譽。人臣孝,則事君忠,處官廉,臨難死;士民孝,則耕蕓疾,守戰固,不罷北。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務,而萬事之紀也。◆《呂氏春秋·孝行》

1、 ⊙先王之于論也極之矣,故義者百事之始也,萬利之本也,中智之所不及也。不及則不知,不知趨利。趨利固不可必也,公孫鞅、鄭平、續經、公孫竭是已。以義動則無曠事矣?!簟秴问洗呵?middot;無義》

2、 ⊙禍之所自起,亂之所由生,皆存乎欲善而違惡。今天下老師先生端弁帶而說,乃以是召亂也。學者相與熏沐其中,扃而亦唯此之事,是事禍也。父以是故不慈,子以是故不孝,兄以是故不友,弟以是故不共,夫以是故不帥,婦以是故不從。君以是故不仁,臣以是故不忠。大倫蠹敗,人紀消亡,結轍以趨之,而猶恐其弗及也。◆《子華子·北宮子仕》

3、 ⊙君子非人者,不出之于辭,而施之于行。故非非者行是,惡惡者行善,而道諭矣?!簟跺髯?middot;卷上》

4、 ⊙昔自周公不求備于一人,況乎其德義既舉,乃可以它故而弗之采乎?由余生于五秋,越蒙產于八蠻,而功施齊、秦,德立諸夏,令名美譽,載于圖書,至今不滅。張儀,中國之人也;衛鞅,康叔之孫也,而皆讒佞覆,交亂四海。由斯觀之,人之善惡,不必世族;性之賢鄙,不必世俗。中堂生負苞,山野生蘭芷。夫和氏之璧,出于璞石;隋氏之珠,產于蜃蛤。詩云:“采葑采菲,無以下體。”故茍有大美可尚于世,則雖細行小瑕曷足以為累乎?◆王符:《潛夫論》

5、 ⊙夫稱善人者,不必無一惡;言惡人者,不必無一善。故惡惡極有,時而然善,惡不絕善,中人皆是也。善不絕惡,故善人務去其惡,惡不絕善,故惡人猶貴于善。夫然故惡理常賤,而善理常貴。今所以為君子者,以其秉善理也。茍善理常貴,則君子之道存也。夫善殊積者物逾重,義殊多者世逾貴。善義之積,一人之身耳,非有萬物之助,而天下莫敢違,豈非道存故也?!粼辏骸逗鬂h紀·孝質皇帝紀》

6、 ⊙臣聞為人君者,在乎善善而惡惡,近君子而遠小人。善善明,則君子進矣;惡惡著,則小人退矣。近君子,則朝無枇政;遠小人,則聽不私邪。小人非無小善,君子非無小過。君子小過,蓋白玉之微瑕;小人小善,乃鉛刀之一割。鉛刀一割,良工之所不重,小善不足以掩眾惡也;白玉微瑕,善賈之所不棄,小疵不足以妨大美也。善小人之小善,謂之善善,惡君子之小過,謂之惡惡,此則蒿蘭同嗅,玉石不分,屈原所以沉江,卞和所以泣血者也。既識玉石之分,又辨蒿蘭之臭,善善而不能進,惡惡而不能去,此郭氏所以為墟,史魚所以遺恨也?!魠蔷停骸敦懹^政要·論公平第十六》

7、 ⊙且君子小人,貌同心異。君子掩人之惡,揚人之善,臨難無茍免,殺身以成仁。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惟利之所在,危人自安。夫茍在危人,則何所不至?◆吳就:《貞觀政要·論誠信第十七》

8、 ⊙陰德既必報,陰禍豈虛施?人事雖可罔,天道終難欺。明則有刑辟,幽則有神祗。茍免勿私喜,鬼得而誅之?!簟栋拙右准?middot;讀史》

9、 ⊙小善亂德,小才耗道。◆皮日休:《皮子文藪·書·鹿門隱書六十篇》

10、 ⊙論日:君子之為善,非特以適己自便而已。其取于人也,必度人之可以與我也。其予人也,必度其人之可以受于我也。我可以取之,而其人不可以與我,君子不取。我可以予之,而其人不可受,君子不予。既為己慮之,又為人謀之,取之必可予,予之必可受。若己為君子而使人為小人,是亦去小人無幾耳。◆蘇東坡:《蘇東坡全集·劉愷丁鴻孰賢論》

11、 ⊙人之為不善也,皆有愧恥不安之心。人人惟奮而行之,君子惟從而已之。孟子曰:“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如斯而已矣!◆蘇轍:《欒城后集·孟子解》 經典勵志古語大全

12、 ⊙眾日善未必善,觀其善之為也。眾日惡未必惡,觀其惡之由也,行詐以自銜,取媚于小人,其足為善乎?任直以獨立,取惡于非類,其足為惡乎?故擇善采于譽,則多黨者進,去惡信于言,則道直者退?!簟段脑酚⑷A》

13、 ⊙萬物皆是一個天理,己何與焉?至如言“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此都只是天理自然當如此。人幾時與?與則便是私意。天只是以生為道,有善有惡。善則理當喜,如五服自有一個次第以章顯之。惡則理當惡,彼自絕于理,故五刑五用,曷嘗容心喜怒于其間哉?舜舉十六相,堯豈不知?◆是以佗善未著,故不自舉。舜誅四兇,堯豈不察?只為佗惡未著,那誅得佗?舉與誅,曷嘗有毫發廁于其間哉?只有一個義理,義之與比。◆人能放這一個身公共放在天地萬物中一般看,則有甚妨礙?◆雖萬身,曾何傷?◆程頤、程顥:《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

14、 ⊙人非木石,不能無好惡,然好惡須得其正,乃始無咎。故日“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惡之得其正,則不至于忿嫉。夫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蓋好人者,非好其人也,好其仁也;惡人者非惡其人也,惡其不仁也。“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豈但是賢父兄之心?賢弟子之心,亦豈得民于其父兄哉?◆故凡棄人絕物之習,皆不仁也?!絷懢艤Y:《陸九淵集·與侄孫?!?/p>

15、 ⊙君子不敢違善以邀譽,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義、婦順、家人和、姻族睦,不傷人,不害物,安常處順以求無負于民彝,如斯而已。其吉也,福也、譽也、君子為善自若也,反是,君子之為善亦自若也。吾為所當為,如饑之食,渴之飲耳;吾不為所不為,如饑不食饉,渴不飲鴆耳,吉兇禍福毀譽,聽其自來也,于我何與焉。雖然善者難言也,不擇善者每失之,或日:“忘其貴賤,同其尊卑,忍恥包羞,納侮受欺,善乎?”日:“非也。”◆呂坤:《呂新吾先生文集》

16、 ⊙天下之人,本與仁者一般,圣人不曾高,眾人不曾低,自不容有惡耳。所以有惡者,惡鄉愿之亂德,惡久假之不歸,名為好學而實不好學耳矣。若世間之人,圣人與仁人胡為而惡之哉!◆李贄:《焚書·復京中友朋》

17、 ⊙譎莫譎于魏武,奸莫奸于司馬宣王。自今觀之,魏武狡詐百出,雖其所心腹之人不吝假睡以要除之;而司馬宣王竟奪其頷下之珠,不必遭其睡也。故曹公之好殺也已極,而魏之子孫即反噬于司馬。司馬之嚙曹也亦可謂無遺留矣,而司馬氏之子孫又即啖食于犬羊之群。青衣行酒,徒跣執蓋,身為天子,反奴虜于鮮卑,戮辱于厥廷之下也。一何慘毒酷烈,令人反袂掩面,含羞而不忍見之歟!然則天之報施善人竟何如哉?吾是以知天之報施果不爽也;吾又以知譎之無益,奸之受禍也。故作《譎奸論》以垂鑒焉?!衾钯棧骸独m焚書·譎奸論》

18、 ⊙是故視之如草芥,則報之如寇仇,不可責之謂不義,視之如手足,則報之如腹心,亦不可稱之謂好義。是故豫讓決死于襄子,而兩失節于范氏與中行,相知與不相知,其心固以異也。故日:“士為知己者死”,而況乎以國土遇我也。士之忘身以殉義者,其心固如此。又日:“吾可以義求,不可以威劫。”可義求,是故澹臺子羽棄干金之璧;不可劫以威,是故鮫可斬,壁終不可強而求。士之輕財而重義者,其心固如此?!衾钯棧骸独m焚書·序篤義》

19、 ⊙凡過生于誤,然所以造是誤者必過也;惡生于過,然所以造是過者亦誤而已。故過與惡每相因,而過成易犯,過而不已,卒導于惡,君子倦倦于改過,所以杜為惡之路也。◆人心本無惡,近儒解克己,不以去私言亦是,然形氣之病獨非私耶?仁者深然與物同體,有己而后有物,安得仁?故“克己復禮為仁”,此是圣賢學宗要,不可草草看過?!酎S宗羲:《黃宗羲全集·子劉子學言》

20、 ⊙“流于惡”,“流”字有病,是將謂源善而流惡,或上流善而下流惡矣。不知源善者流亦善,上流無惡者下流亦無惡,其所為惡者,乃是他途歧路別有點染。譬如水出泉,若皆行石路,雖自西海達于東海,絕不加濁,其有濁者,乃虧土染之,不可謂水本清而流濁也。知濁者為土所染,非水之氣質,則知惡者是外物染乎性,非人之氣質矣。◆顏元:《存性編》

21、 ⊙異史氏日:“富皆得于勤,此獨得于惰,亦創聞也。不知一貧徹骨而至性不移,此天所以始棄之而終憐之也。懶中豈果有富貴乎哉!”◆蒲松齡:《聊齋志異·王成》

22、 ⊙義者,君臣上下之事,父子貴賤之差也,知交朋友之接也,親疏內外之分也。臣事君宜,下懷上宜,子事父宜,賤敬貴宜,知交朋友之相助也宜,親者內而疏者外宜。義者,謂其宜也,宜而為之,故日:“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韓非:《韓非子·解老》

23、 ⊙醫善吮人之傷,含人之血,非骨肉之親也,利所加也。故輿人成輿,則欲人之富貴,匠人成棺,則欲人之夭死也。非輿人仁而匠人賊也,人不貴則輿不售,人不死則棺不買,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繇n非:《韓非子·備內》

24、 ⊙吾心如秤,不能為人作輕重?!簟侗碧脮n》

25、 ⊙子曰:“愛生而敗仁者,其下愚之行歟?殺身而成仁者,其中人之行歟?游仲尼之門未有不冶中者也。”◆王通:《文中子中說·事君篇》

26、 ⊙利則居后害則居先,此君子處利害之法也。是故見利而先謂之貪,見利而后謂之廉,見害而先謂之義,見害而后謂之怯?!魠巫嬷t:《東萊博議·臧文仲分曹田》

27、 ⊙朱子云:喻義、喻利,只是這一事上君子見得是“義”,小人見得是“利”。如伯夷見飴日:“可以養老”;盜跖見之日:“可沃戶樞。”◆家南先生日:學莫先于“義”、“利”之辨。“義”者本心之當為,非有而為之也,有為而為則皆人欲,非天理矣。◆張岱:《四書遇·論語》

28、 ⊙修養與情感信之者,仁也。不可欺者,智也。既智且仁,是謂成人?!艄苤伲骸豆茏?middot;桓言第十二》

29、 ⊙形不正者,德不來;中不精者,心不治。正形飾德,萬物畢得。翼然自來,神莫知其極。昭知天下,通于四極。是故日:無以物亂官,毋以官亂心,此之謂內德。是故意氣定,然后反正。氣者身之充也,行者正之義也。充不美則心不得,行不正則民不服?!艄苤伲骸豆茏?middot;心術下第三十七》

30、 ⊙大心而敞,寬氣而廣,其形安而不移,能守一而棄萬茍,見利不誘,見害不懼,寬舒而仁,獨樂其身,是謂云氣,意行似天?!艄苤伲骸豆茏?middot;內業第四十九》

1、 ⊙先生施教,弟子是則,溫恭自虛,所受是極。見善從之,聞義則服。溫柔孝悌,毋驕恃力,志毋虛邪,行必正直。游居有常,必就有德。顏色整齊,中心必式。夙興夜寐,衣帶必飾;朝益暮習,小心翼翼。一此不解,是謂學則?!艄苤伲骸豆茏?middot;弟子職第五十九》

2、 ⊙毋犯其兇,毋邇其求,而遠其憂。高為其居,危顛莫之救。◆可淺可深,可浮可沉,可曲可直,可言可默;天不一時,地不一利,人不一事?!艨烧?,定而履,深而跡。◆管仲:《管子·宙合第十一》

3、 ⊙戒之,戒之,微而異之,動作必思之,無令人識之,卒來者必備之?!艄苤伲骸豆茏?middot;樞言第十二》

4、 ⊙建常立首,以靖為宗,以時為寶,以政為儀,和則長久。非吾儀雖利不為,非吾常雖利不行,非吾道雖利不取。上之隨天,其次隨人。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隨。故其言也不廢,其事也不墮?!艄苤伲骸豆茏?middot;白心》

5、 ⊙安徐而靜,柔節先定,虛心平意以待須?!艄苤伲骸豆茏?middot;九守第五十五》

6、 ⊙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輻輳并進,則明不塞矣。◆管仲:《管子·九守第五十五》

7、 ⊙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歡。憂則失紀,怒則失端。憂悲喜怒,道乃無處。愛欲靜之,遇亂正之,勿引勿推,福將自歸。彼道自來,可藉與謀,靜則得之,躁則失之。靈氣在心,一來一逝,其大無外。所以失之,以躁為害。心能執靜,道將自定。得道之人,理存而氣泄,胸中無敗。節欲之道,事物不害?!艄茏樱骸豆茏?middot;內業第四十九》

8、 ⊙子曰:“弟子人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孔子:《論語·學而第-》

9、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孔子:《論語·里仁第四》

10、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孔子:《論語·述而第七》

11、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孔子:《論語·泰伯第八》

12、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孔子:《論語·學而》

13、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論語·為政第二》

14、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論語·為政第二》

15、 ⊙子貢問日:“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孔子:《論語·公冶長第五》

16、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論語·述而第七》

17、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孔子:《論語·泰伯第八》

18、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孔子:《論語·為政第二》

19、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粲兴恍校投?,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孔子:《論語·學而第-》

20、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艨鬃樱骸墩撜Z·述而第七》

21、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論語·子路第十三》

22、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孔子:《論語·憲問第十四》 經典勵志古語大全

23、 ⊙子問公叔文子于公明賈日:“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賈對日“以告者過也。夫子時然后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后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后取,人不厭其取。”子曰:“其然?豈其然乎?”◆孔子:《論語·憲問第十四》

24、 ⊙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于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艨鬃樱骸墩撜Z·衛靈公第十五》

25、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孔子:《論語·季氏第十六》

26、 ⊙子夏日:“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孔子:《論語·子張第十九》

27、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入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孔子:《論語·季氏第十六》

28、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俟游,樂宴樂,損矣。”◆孔子:《論語·季氏第十六》

29、 ⊙子曰:“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孔子:《論語·顏淵第十二》

30、 ⊙或日:“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孔子:《論語·憲問第十四》

1、 ⊙子貢日:“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日:“賜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孔子:《論語·陽貨第十七》

2、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舸笥魶_,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綮o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老子:《老子·四十五章》

3、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日余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衾献樱骸独献?middot;二十四章》

4、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羰且跃咏K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衾献樱骸独献?middot;二十六章》

5、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元鑒,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知乎?無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元德”。◆老子:《老子·十章》

6、 ⊙金玉難捐,土石易舍,學道之士,遇微言妙行,慎勿執之,是可為而不可執,若執之者,則腹心之疾,無藥可療?!絷P尹:《關尹子·丸藥篇》

7、 ⊙關尹子曰:“一情冥,為圣人;一情善,為賢人;一情惡,為小人。一情冥者,自有之無。不可得而示。一情善惡者,自無有起,自無起有,不可而得秘。一情善惡為有知,惟動物有之。◆一情冥為無知,溥天之下,道無不在。”◆關尹:《關尹子·一字篇》

8、 ⊙關尹子曰:“情生于心,心生于性。情,波也;心,流也;性,水也。”◆關尹:《關尹子·五鑒篇》

9、 ⊙故君子力事日強,愿欲日逾,設壯日盛。君子之道,貧則見廉,富則見義,生則見愛,死則見哀;四行者不可虛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無以竭愛;動于身者,無以竭恭;出于口者,無以竭馴。暢之四支,接之肌膚,華發隳顛,而猶弗舍者,其唯圣人乎!◆墨翟:《墨子·修身》 經典勵志古語大全

10、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邇來遠,君子察邇而邇修者也?!粢姴恍扌幸姎Ф粗碚咭?,此以怨者而行修矣。譖慝之言,無人之耳;批扦之聲,無出之口;殺傷人之孩,無存之心;雖有詆訐之民,無所依矣?!裟裕骸赌?middot;修身》

11、 ⊙子墨子曰:“言足以遷行者,常之;不足遷行而勿常。不足遷行而,常之,是蕩口也。”◆墨翟:《墨子·貴義》

12、 ⊙今吾將正求與天下之利而取之,以兼為正。是以聰耳明目相與視聽乎!是以股肱畢強相為動宰乎!而有道肆相教誨。是以老而無妻子者,有所侍養以終其壽;幼弱孤童之無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長其身。今唯毋以兼為正,即若其利也?!裟裕骸赌?middot;兼愛下》

13、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日:“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則兼相愛。交相利之法將奈何哉?子墨子言:“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人?!裟裕骸赌?middot;兼愛上》

14、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必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于物格。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曾子:《大學》

15、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日: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粑逭撸煜轮_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子思:《中庸》

16、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乏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子思:《中庸·章》

17、 ⊙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命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天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裘献樱骸睹献?middot;盡心上》

18、 ⊙人之于身也,兼所愛。兼所愛,則兼所養也。無尺寸之膚不愛焉,則無尺寸之膚不養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豈有他哉?于已取之而已矣。體有貴賤,有小大。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麴B其小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裘献樱骸睹献?middot;告子上》

19、 ⊙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棄其天爵,則惑之甚者也,終亦必亡而已矣?!裘献樱骸睹献?middot;告子上》

20、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裘献樱骸睹献?middot;滕文公章句下》

21、 ⊙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

22、 ⊙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孟子:《孟子·離婁上》

23、 ⊙吾未聞枉己而正人者也,況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遠,或近;或去,或不去;歸潔其身而已矣?!裘献樱骸睹献?middot;萬章上》

24、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孟子曰:“何以謂仁內義外也?”◆日:“彼長而我長之,非有長于我也;猶彼白而我白之,從其白于外也,故謂之外也。”◆孟子:《孟子·告子上》

25、 ⊙不仁者可與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災,樂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與言,則何亡國敗家之有?◆孟子:《孟子·離婁上》

2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入之幼。天下可運于掌?!裘献樱骸睹献?middot;梁惠王上》

27、 ⊙親之過大而不怨,是愈疏也;親之過小而怨,是不要磯也?!粲瑁恍⒁?不可磯,亦不孝也?!裘献樱骸睹献?middot;告子下》

28、 ⊙君子之于物也,愛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孟子·盡心上》

29、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孟子:《孟子·公孫丑章句上》

30、 ⊙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乃若所憂則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為法于天下,可傳于后世,我由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則亡矣。非仁無為也,非禮無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則君子不患矣。◆《孟子·離婁下》

1、 ⊙游之適,大率有二:曠如也,奧如也,如斯而已。其地之凌阻峭,出幽郁,廖廓悠長,則于曠宜;抵丘垤,伏灌莽,迫遽回合,則于奧宜。因其曠,雖增以崇臺延閣,迥環日皇,臨瞰風雨,不可病其敞也;因其奧,雖增以茂樹叢石,穹若洞谷,蓊若林郁,不可病其邃也?!袅谠骸读谠?/p>

2、 ⊙律者,樂之本也,而氣達于物,凡者之起者本焉。◆柳宗元:《柳宗元集》

3、 ⊙作于圣,故日經;述于才,故日文。文有二道:辭令褒貶,本乎著述者也;導揚諷諭,本乎此興者也。著述者流,蓋出于《書》

4、 ⊙吾乃今知文之可以行于遠也。以彼庸蔽奇怪之語,而黼黻之,金石之,用震曜后世之耳目,而讀者莫之或非,反謂之近經,則知文者可不慎邪?◆柳宗元:《柳宗元集》

5、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姜孟姜,德音不忘?!簟对娊?middot;鄭風·有女同車》

6、 ⊙保厥美以驕傲兮,日康娛以淫游;雖信美而無禮兮,來違棄而改求!◆屈原:《楚辭·離騷》

7、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綠波。秾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束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于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璨兮,珥瑤碧之華裾。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戰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舨苤玻骸堵迳褓x》

8、 ⊙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日:“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云:“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山公日:“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

9、 ⊙顧長康從會嵇還,人間山川之美,顧云:“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篇》

10、 ⊙許允婦是阮衛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禮竟,允無復入理,家人深以為憂。會允有客至,婦令婢視之,還,答日;“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婦云:“無憂,桓必勸入。”桓果語許云:“阮家既嫁丑女與卿,故當有意,卿宜查之。”許便回入內,既見婦,即欲出。婦料其此出無復入理,便捉裾停之。許因謂日:“婦有四德,卿有其幾?”婦日:“新婦所乏者唯容爾,然士有百行,君有幾?”許云:“皆備。”婦日:“夫百行以德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謂皆備?”允有慚色,遂相敬重?!魟⒘x慶:《世說新語·賢嬡》

11、 ⊙淡則無味,直則無情。宛轉有態,則容冶而不雅,沉著可思,則神傷而易弱。欲淺不得,欲深不得。物于律則為律所制,是詩奴也,其失也卑,而五音不克諧;不受律則不成律,是詩魔也,其失也元,而五音相奪倫。不克諧則無色,相奪倫則無聲?!羯w聲色之來,發于情性,由乎自然,是可以牽合矯強而致乎?故自然發于情性,則自然止乎禮儀,非惰性之外復看禮儀可止也?!粑┏C強乃失之,故以自然之為美耳,又非于情性之外復有所謂自然而然也。故性格清徹者音調自然宜暢,性格舒徐者音調自然而疏緩,曠達者自然浩蕩,雄邁者自然壯烈,沉郁者自然悲酸,古怪者自然奇絕。有是格,便有是,皆情性自然之謂也。莫不有情,莫不有性,而可以一律求之哉!然則所謂自然者,非有意為自然而遂以為自然也。若有意為自然,則與矯強何異。故自然之道,未易言也?!衾钯棧骸斗贂?middot;讀律膚說》

12、 ⊙追風逐電之足,決不在于牝牡驪黃之間;聲應氣求之夫,決不在于尋行數墨之士;風行水上之文,決不在于一字一句之奇?!羧舴蚪Y構之密,偶對之切;依于理道合乎法度;首尾相應,虛實相生:種種禪病皆所以語文,而皆不可以語于天下之至文也。◆李贄:《焚書·雜說》

13、 ⊙自古有秀色,西施與東鄰。蛾眉不可妒,況乃效其顰。所以尹婕好,羞見邢夫人,低頭不出氣,塞默少精神。寄語無監子,如君何足珍。◆李白:《李太白全集》

14、 ⊙白以為賦者,古詩之流,辭欲壯麗,義歸博遠。不然,何以光贊盛美,感動天神?!衾畎祝骸独钐兹?經典勵志古語大全

15、 ⊙峰陽孤桐,石聳天骨,根老冰泉,葉枯霜月。斫為綠綺,微聲粲發,秋風人松,萬古奇絕?!衾畎祝?lsquo;《李太白全集》

16、 ⊙減一分太短,增一分太長。不朱面若花,不粉肌如霜?!舭拙右祝骸栋拙右准?/p>

17、 ⊙天地景物,如山間之空翠,水止之漣漪,潭中之云影,草際之煙光,月下之花容,風中之柳態,若有若無,半真半幻,最足以悅人心目而豁人性靈,真天地間一妙境也?!艉閼鳎骸恫烁T》

18、 ⊙說著,引入步人茚堂(稻香村),里面紙窗木榻,富貴氣象一洗皆盡,賈政心中自是歡善,卻瞅寶玉道:“此處如何?”眾人見問,都忙悄悄的推寶玉,教他說好。寶玉不聽人言,便應聲道:“不及‘有鳳來儀’多矣。”賈政聽了道:“無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樓畫棟,惡賴富麗為佳,那里知道這清幽氣象。終是不讀書之過!”寶玉忙答道:“老爺教訓的固是,但古人常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眾人忙道:“別的都明白,為何連天然不知?‘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寶玉道:“卻又來!此處置一田莊,分明見得人力穿鑿扭捏而成。遠無鄰村,近不負郭,背山山無脈,臨水水無源,高無隱寺之塔,下無通市之橋,峭然孤出,似非大觀。爭似先處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氣,雖種竹引泉,亦不傷于穿鑿。古人云‘天然圖畫’四字,正謂非其地而強為地,非其山而強為山,雖百般精而終不相宜……”曹雪芹:《紅樓夢》

19、 ⊙畫績之事雜五色。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青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玄與黃相次也。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五采備謂之繡。土以黃,其象方天時變?;鹨原h,山以章,水以龍,鳥獸蛇。雜四時五色之位以章之,謂之巧,凡畫績之事后素功?!簟吨芏Y·冬官考工記第六》

20、 ⊙故聽其雅、頌之聲,而志意得廣焉;執其干戚,習其俯仰屈伸,而容貌得莊焉;行其綴兆,要其節奏,而行列得正焉,進退得齊焉。故樂者,出所以征誅也.入所以揖讓也。征誅揖讓,其義一也。出所以征誅,則莫不聽從;入所以揖讓,則莫不從服?!艄蕵氛?,天下之大齊也。中和之紀也,人情之所以不免也。◆荀況:《荀子·樂論》

21、 ⊙君子以鐘鼓道志,以琴瑟樂心。動以干戚,飾以羽旄,從以磬管。故其清明象天,其廣大象地,其俯仰周旋有似于四時。故樂行而志清,禮修而行成,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美善相樂。故日: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故樂者,所以道樂也。金石絲竹,所以道德也。樂行而民鄉寧矣?!糗鳑r:《荀子·樂論》

22、 ⊙樂者,圣王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易,故先王著其教焉。夫民有血氣心知之性,而無哀樂喜怒之常,應感而動,然后心術行焉。是以纖微憔瘁之音作,而民思憂;闡諧熳易之音作,而民康樂;粗厲猛奮之音作,而民剛毅;廉直正誠之音作,而民肅敬;寬裕和順之音作,而民慈愛;流辟邪散之音作,而民淫亂。先五恥其亂也,故制雅頌之聲,本之情性,稽之度數,制之禮儀,合生氣之和,導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陰而不集,剛氣不怒,柔氣不懾,四暢交于中,而發作于外,皆安其外而不相奪,足以感動人之善心,不使邪氣接焉,是先王立稱之方也?!舭喙蹋骸稘h書·禮樂志》

23、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日:“聞之前論日: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又仲尼問《韶》

24、 ⊙,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今子獨以為聲無哀樂,其理何居?若有嘉訓,今請聞其說。”主人應之日:“斯義久滯,莫肯拯救,故念歷世濫于名實,今蒙啟導,將言其一隅焉。夫天地合德,萬物資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故章為五色,發為五音,音聲之作,其猶臭味在于天地之間。其善與不善,雖遭遇濁亂,其體自若而不變也,豈以愛憎易操,哀樂改度哉?及官商集化,聲音克諧,此人心至愿,情欲之所鐘。古人知情不可恣,欲不可極,因其所用,每為之節,使哀不至傷,樂不至淫,斯其大較也。然‘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哀云、哀云,哭泣云乎哉’,因此而言,玉帛非禮敬之實,歌舞非悲哀之主也。何以明之?夫殊方異俗,歌哭不同,使錯而用之,或聞哭而歡,或聽歌而感,然而哀樂之情均也?!艚褚跃椋l萬殊之聲,斯非音聲之無常哉。然聲音和比,感人之最深者也,勞者歌其事,樂者舞其功。夫內有悲痛之心,則激哀切言,言比成詩,聲比成音,雜而詠之,聚而聽之,心動于和聲,情動于苦言,嗟嘆未絕而泣涕流漣矣。夫哀藏于苦心內,遇和聲而后發,其所覺悟;唯哀而已,豈復知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哉?風俗之流,遂伐其政,是故國史明政教之得失,審國風之盛衰,吟詠情性,以諷其上,故日亡國之音哀以思也。夫喜怒哀樂,愛憎慚懼,凡此八音者,生民所以接物傳情,區別有屬,而不可溢者也。夫味以甘苦為稱,今以甲賢而心愛,乙愚而情憎,則愛憎宜屬我,而賢蟣宜屬彼也??梢晕覑鄱^之愛人,我憎而謂之憎人,所喜則謂之喜味,所怒則謂之怒味哉?◆由此言之,則外內殊用,彼我異名,聲音自當以喜惡為主,則無關于哀樂,哀樂自當以情感,而無系于聲音?!麸担骸讹导?middot;聲無哀樂論》

25、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末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見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

26、 ⊙夫畫道之中,水墨最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圖,寫千里之景,東西南北,宛爾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筆下?!舴伯嬌剿?,意在筆先?!敉蹙S:《王右丞集·畫學秘決》

27、 ⊙樂者,制也。所以道天和,全人性。故作之以崇德,審之以知政,敬其事而闡其道,順其時而行其令。◆元?。骸对〖?middot;大合樂賦》

28、 ⊙圣人順天道、防入欲,布和以調其性,宣樂以察其俗。氣將導志,五聲發以成文,化盡歡心,百獸率而葉曲。茫茫太空,樂生其中。聲隨化感,律與天通。交四氣之薄暢,貫三光乎昭融。◆將君子以審樂,故先王以省風。致同和于天地,諒難究其始終?!粑分畯V,于何不有。包陰陽兮不集不散,降神靈兮或六或九,故季札聆音而感深,宜尼忘味于耳盈。昭覆幬兮煦嫗,召游泳以飛走。演自冥,發于性情。將不動而為動,自無聲而有聲?!粼。骸对〖?middot;簫韶九成賦》

29、 ⊙學書之難,神彩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便到古人。以斯官之,豈易多得?必使心忘于筆,手忘于書,心手遺情,書不妄想,要在求之不見,考之即彰?!簟度莆?middot;筆意論》

30、 ⊙樂者,太古圣人治情之具也。人有血氣生知之性,喜怒哀樂之情。情感物而動于中,聲成文而應于外。圣王乃調之以律度,文之以歌頌,蕩之以鐘石,播之以弦管,然后可以滌精靈,可以祛怨思。施之于邦國,則朝廷序;施之于天下,則這神只格;施之于賓宴,則君臣和;施之于戰陣,則士民勇?!簟杜f唐書·志第八》

1、 ⊙詩之義本于諷諭,蓋心欲有言而不足以道志,故假于辭焉?!舳o也者,欲其諭難言之志也。然語澀而俚,意浮以近,文采不足以動人,立言易朽,君子不由也?!艚液钏梗骸督液钏谷?middot;全臺集后序》

2、 ⊙人不能單純工作,以致腦筋枯燥,與機器一樣。運動吃煙飲酒賭博,皆是活潑腦筋的方法。但不可偏重運動一途。煙酒賭博,又系有害的消遣,吾人應當求高崇的消遣?!舨淘啵骸恫淘嗝缹W文選》

3、 ⊙人生之目的,為盡義務而來。每人必有一定職務,必做一番事業,此謂之職業。而職業無高、低、貴、賤之差,要求其適耳。如目之司視,耳之司聽,亦惟各得其適,初無高、低、貴、賤之定言。人體之生理然,社會之職業,何獨不然。◆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論集》

4、 ⊙凡吾人所以下優美之斷定者,對于一種表象而感為愉快也。◆雖然,吾人愉快之感,不必專系乎愉美,有系于滿意者,有系于利用者,有系于善良者。何以別之?日,滿意之愉快全屬于感覺,利用及善良之愉快又屬于實際,此皆與美學斷定相違之性質也。滿意者亦主觀現象之一,例如日山高林茂,此客觀之狀態也;日山高林茂,觸目怡情,則主觀之關系也。滿意者,吾人之感官,受一種之刺激而感為滿足,故亦不本于概念。利用及善良則否,利用者,可借以達于一種之善良者也。善良者,各人意志之所趨向也。利用為作用,而善良為鵠的,二者皆麗于客觀,皆毗于實際,皆吾人意志之所管攝者也。所以生愉快者,由于有鵠的之概念,而或間接以達之,或直接以達之?!舨淘啵骸恫淘嗾軐W論著·康德美學述》

5、 ⊙鑒激刺感情之弊,而專尚陶養感情之術,則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純粹之美育。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已損人之思念,以漸消者也。善以美為普遍性,決無人我差別之見能參人其中。食物之人我口者,不能兼果他人之腹;衣服之在我身者,不能兼供他人之溫,以其非普遍性也。美則不然。即如北京左近之西山,我游之,人亦游之;我無損于人,人亦無損于我也。隔千里兮共明月,我與人均不得而私之……所謂獨樂樂不如與人樂樂,寡樂樂不如與眾樂樂,以齊宣王之昏,尚能承認之。美之為普遍性可知矣。且美之批評,雖間亦因人而異,然不日是于我為美,而日是為美,是亦以普遍性為標準之一證也?!舨淘啵骸恫淘嗾軐W論著·以美育代宗教說》

6、 ⊙美的情感,是專屬于高等官能的印象,而且是容易移動的樣子。他的根基上的表象,是常常很速的經過而且很易于重視;他自己具有一種統一性,而卻常常為生活的印象所篡奪,而易于消失,因為實際的情感,是從經驗上出發,而與生活狀況互相關聯為一體;理想的情感,乃自成為一世界的。所以持久性的不同,并不是由于情感的本質,而實由于生活條件的壓迫,就是相伴的環境。◆蔡元培:《蔡元培哲學論著·美學的趨向》

7、 ⊙《記》日:“張而不弛,文武不能也;一張一馳,文武之道也。”故君子之于學者,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袅簡⒊骸读簡⒊x集》

8、 ⊙人誰不見蘋果之附地,而因以悟重力之原理者,惟有一奈端;人誰不見沸水之騰氣,而因以悟汽機之作用者,惟有一瓦特;人誰不見海藻之漂岸,而因以覓得新大陸者,惟有一哥倫布;人誰不見男女之戀愛,而因以看人情取人情之大動機者,惟有一瑟士丕亞。無名之野花,田夫刈之,牧童蹈之,而窩兒哲窩士于此中見造化之微妙焉;海灘之僵石,漁者所淘余,潮雨所狼藉,而達爾文于此中悟進化之大理焉。故學莫要于善觀。善觀者,觀滴水而知大海,觀一指而知全身,不以其所已知蔽其所未知,而常以其所已知推其所未知,是之謂慧觀?!袅簡⒊骸读簡⒊x集》

9、 ⊙格致之學,在中國為治平之始基,在西國為富強之先導,比其根源非有殊也。古圣人興物以全民用,智者創,巧者述,舉凡作車行陸,作舟行水,作弧矢之利以威天下,所謂形上形下,一以貫之者也。后世歧而二之,而實事求是之學不明于天下,遂令前人創述之精意,潛流于異域。彼師其余緒,研究益精;競智爭能,日新月盛。雖氣運所至,亦豈非用力獨專歟?方今梅宇零平,中外揖睦,通使聘問,不絕于道。西國之討論中華經史者,不乏其人,而吾儒亦漸習彼天文、地輿、器數之學。涉其藩,若浩博無涯渙;究其實,則于古圣人作述之原,未嘗不有所見焉?!羯踉?,格致之功之不可不窮其流也?!粞Ω3桑骸冻鍪褂⒎x比四國日記》

10、 ⊙蓋凡有人類,能具二性:一日受,二日作。受者譬如曙日出海,瑤草作華,若非白癡,莫不領會感動;既有領會感動,則一二才七,能使再現,以成新品,是謂之作。故作者出于思,倘其無思,既無美術。然所見天物,非必圓滿,華或槁謝,林或荒穢,再現之際,當加改造,俾其得宜,是日美化,倘其無是,亦非美術。故美術者,有三要素:一日天物,二日思理,三日美化。◆魯迅:《魯迅全集·集外集拾遺補編·疑播布美術意見書》

11、 ⊙倘我們賞識美的事物,而以倫理學的眼光來論動機,必求其“無所為”,則先得與生物離絕。柳陰下聽黃鸝鳴;我們感得天地間春氣橫溢,見流螢明天于叢草里,使人頓懷秋心。然而鸝歌螢照是“為”什么呢?毫不客氣,那都是所謂“不道德”的,都在大“出風頭”,希圖覓得配偶。至于一切花,則簡直是植物的生殖機關了。雖然有許多披著美麗的外衣,而且的則專在受精,比人們的講神圣戀愛尤其露骨。◆魯迅:《魯迅全集·集外集拾遺·詩歌之敵》

12、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釋義:全軍的主帥可以被抓走,但作為一個普通的戰士不能放棄自己的志向。——《論語·子罕》

13、 ⊙立志不可不早,非謂暮年可寬也。釋義:立志要從小開始,不能慢吞吞地拖到晚年。——(清)申涵光《荊園進語》

14、 ⊙夫有其志,必成其事,蓋烈士之所殉也。一(三國·魏)曹操《舉泰山太守呂虔茂才令》

15、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釋義:君子必須要有寬廣、堅忍的品質,因為他的責任重大,而且要經歷長期的奮斗。——《論語·泰伯》

16、 ⊙將治大者不治細,成大功者不成小。釋義:那些立志做大事的人從來不計較小事,那些立志成大功的人從來不計較小功。——《列子·楊朱》

17、 ⊙其柔筋脆骨,決不能任天下事。釋義:沒有堅強意志的人,決不能擔當天下大事。——《消寒詩話》五十四滄??商钌娇梢疲袃褐練猱斎缢?。——(宋)劉過《盱眙行》

18、 ⊙君子以義死難,視死如歸。釋義:品德高尚的人為了正義而赴死,而且把這看成與回家一樣。——(漢)司馬遷《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19、 ⊙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釋義:不要因貧困而改變節操,也不要因地位低下而改變志向。一(漢)桓寬《鹽鐵論·地廣》

20、 ⊙處逸樂而欲不放,居貧苦而志不倦。釋義:身處安逸享樂而不放縱欲望,居家貧困寒苦而不放棄自己的志向。——(漢)王充《論衡·自紀》 經典勵志古語大全

21、 ⊙面歧路者有行迷之慮,仰高山者有飛天之志。釋義:面對歧路的人擔心走迷了路,仰視高山的人有飛上云天的志向。——《意林·物理論》

22、 ⊙立志言為本,修身行乃先。釋義:立志應以語言忠實為其根本,修養品德應以行動力先。——(唐)吳叔達《言行相顧》

23、 ⊙男兒七尺之軀,頂天立地,如何開口道個“求”字。一《格言聯璧·學問類》

24、 ⊙年雖晚暮,志力如壯。——《舊唐書·孟詵傳》

25、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釋義:不尊重他人的人格會使人喪失良好的品德,迷戀于所喜好的事物之中會使人失去遠大的志向。一《尚書·旅獒》

26、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釋義:功績偉大是由于有志向,事業成功是由于勤{工作。一《尚書·周官》

27、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奪也。一《禮記·儒行》

28、 ⊙凡有血氣,皆有爭心。釋義:大凡有血氣的人都有競爭進取之心。——《左傳·昭公十年》

29、 ⊙良馬期乎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30、 ⊙莫道玉關人老矣,壯志凌云,依舊不驚秋。一(宋)京鏜《定風波》


    打賞

    取消

    感謝您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掃碼支持
    掃碼打賞,你說多少就多少

    打開支付寶掃一掃,即可進行掃碼打賞哦


    關于作者: ygczy

    0條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評論列表 人參與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荡女奇行| 抖音手机网页版入口| russian institute| 课课帮| 王艺嘉| 铃芽之旅豆瓣| 打手板心视频80下| 二年级aab词语| 电影《收徒》| 媳妇的全盛时代| 韩红个人资料|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的论文| 比基尼美女跳舞视频| 纵情四海| 头文字d里演员表| 饥渴女人的外遇| 紧缚视频 | vk| 风雨丽人 电视剧| 少林问道演员表| 水果篮子第二季全集| angela white| 永远是少年电影免费观看| 绿巨人3| 男吸女人奶水视频免费观看| www.douyin.com官网| 痴汉电车排名前十番号| 长句变短句的例题| 电影林海雪原| 王家卫作品| 一路向北 免费观看 电影在线观看| 安息2| 何国强| 浙江卫视全天节目表| 刘何娜| 正在行动| 暗夜尖叫1988美国版高清观看| 雾锁南洋1984年版电视剧| 甲种公牛1976| 掐脖子自制短视频| 神宫寺勇太| 爱情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