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譯文】
棄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
擾亂我心緒的,今天使我極為煩憂。
萬里長風吹送南歸的鴻雁,
面對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樓開懷暢飲。
你的文章就像漢代文學作品一般剛健清新。
而我的詩風,也像謝朓那樣清新秀麗。
我們都滿懷豪情逸興,飛躍的神思像要騰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潔的明月。
好像抽出寶刀去砍流水一樣,水不但沒有被斬斷,反而流得更湍急了。我舉起酒杯痛飲,本想借酒消去煩憂,結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稱心如意,還不如明天就披散了頭發,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罷了。
【閱讀理解】
1、開頭兩句詩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顯示出詩人郁結之深,憂憤之烈,心緒之亂。
2、詩的兩句表現出了詩人消極的態度,對此,你如何認識?
李白的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在當時的條件下是無法解決的。因此,他總是陷于“不稱意”的苦悶中。而且,只能找到“散發弄扁舟”這樣一條擺脫苦悶的出路。這樣做不免有些消極,但是他這樣做也是在表示對惡勢力的不屈服,表示與現實社會的決絕。
3、簡要談談你對“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
表明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從而寄情山水,超脫塵世的豁達胸襟,但也表現了作者逃避現實的消極悲觀的思想。
4、賞析“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這一千古名句。
巧用比喻,將“舉杯消愁愁更愁”比作“抽刀斷水水更流”,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用飲酒取醉的辦法去解除憂愁,結果內心更加愁苦,憤懣,就像用刀切斷水流,結果水反而流的更急。抒發了詩人虛度光陰、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愁緒之濃,似水難斷。
5、開頭兩句在表達上有何特點?
可以從句式特點并聯系詩歌主旨分析。開首二句不寫敘別,不寫樓,用復沓重疊的語言、散文的句式,傾訴從過去到將來的許許多多、無盡無休的煩憂,寫得如泣如訴,如怨如怒。
6、詩中盛贊漢代文章、建安風骨及謝朓詩歌的豪情逸興,意圖是什么?
詩歌的關鍵詞語如”愁”“不稱意”等表明作者的心情是苦悶的,而在作者看來,那些人都是意氣風發的。據此,可以判讀其意圖?!槭惆l詩人對年華虛度、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抑郁苦悶之情張本。
7、《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是一首送別詩。寫送別情景的詩句是: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8、在南朝宋代詩人中,“大謝”指謝靈運,“小謝”指謝眺。
9、詩中詩人的心理變化歷程是什么?
詩一開頭就平地突起波瀾,揭示出郁積已久的強烈精神苦悶;緊接著卻完全撇開“煩憂”,放眼萬里秋空,從“酣高樓”的豪興到“攬明月”的壯舉,扶搖直上九霄,然后卻又迅即從九霄跌入“愁更愁”的苦悶深淵。又到結句消極的甚至包含著逃避現實的“散發弄扁舟”。起伏跌宕,開闔變化,充分體現了詩人內心有無法解開的煩憂之結。
10、有人認為詩的兩句表現出了詩人消極的態度,對此,你是如何認識的?
兩句是詩人對現實不滿的激憤之詞。李白長期處于不稱意的苦悶之中,不得不尋求另一種超脫,即“散發弄扁舟”。逃避現實雖不是他的本意,但當時的歷史條件和他不愿同流合污 的清高放縱的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