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自行車可能對于大多數來說,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若出現問題的時候很多人會選擇去車店維修,這樣一來不僅需要一些金錢的支出,如果對自行車的零配件故障不懂,修完后你會發現,所謂的故障可能就是修車師傅滴油緊緊螺絲就解決了的小毛病。
為了避免類似情況,今天整理了16種自行車常見故障,幫助大家判斷車況:
故障 1:蹬踏時有響聲。
原因及建議:
由于曲柄,軸芯,腳踏三處連接處松動,或者是摩擦產生聲響。以曲柄螺栓松動為例,可上緊曲柄螺栓,如果曲柄仍然響,拆下它,在軸芯上涂一層油脂,然后重新安裝曲柄。
故障 2:變速線管蹭車架,磨掉一塊漆。
如何解決:
可在接觸的地方貼上防摩擦硅膠或者犀牛皮防摩擦帶。
故障 3:飛輪生銹。
如何解決:
生銹不嚴重的情況下,多使用潤滑油可以預防繼續生銹。同時在騎行的過程鏈條也會磨掉一部分銹跡。
故障 4:后撥持續發出尖刺的噪音。
原因及解決:
1、有過摔車或蹭撞,導致尾鉤變形。檢查是否偏離,如偏離嚴重,建議直接更換;
2、導輪長期未清洗,很多贓物。先用清洗劑清洗,然后滴上潤滑油做潤滑,擦去多余的油。
3、導輪外角磨損嚴重,由鈍角磨成尖角,也有可能產生異響,這種情況建議更換導輪。
故障 5:鏈條異響。
原因及解決:
鏈條缺油,鏈片之間得不到充分的潤滑而導致的。
添加鏈條油或者潤滑劑,然后擦去多余的油。
故障 6:使用某齒比時,蹬踏出現跳齒。
原因及解決:
如果飛輪片之間卡有泥塊、雜草、樹葉、樹枝等異物,挖出來。因為會妨礙鏈條與飛輪正常咬合。如果沒有,飛輪片可能已經磨損,通常需要更換鏈條和飛輪。
故障 7:V剎剎車時無力,但剎車塊磨損不嚴重。
原因及解決:
由于剎車線松動或者車身采用的CNC車圈條紋磨損嚴重。
逆時針旋擰剎車微調螺母(一般在制動鉗或剎車制手附近,剎車線管末端),使剎車塊靠近車圈。根據個人習慣調節靈敏程度。
故障 8:剎車時發出尖叫聲。
原因及解決:
1、剎車片質量原因或者是采用的硬性剎車皮容易產生異響,可更換質量較好的剎車片或者軟性剎車片。
2、剎車皮由于安裝或者外力原因,已經傾斜,帖合面不均勻甚至有接觸到外胎。此時重新調整剎車。
3、剎車片上附著的鋁屑與車圈產生摩擦,可用砂紙或銼刀打磨剎車塊,去掉表面的鋁屑。
故障 9:拆盤釘時它跟著轉動。
原因及解決:
用一字改錐或專用盤釘工具固定在盤釘背面的凹槽中,然后拆除即可。
故障 10:腳踏脫落。
原因及解決:
腳踏脫落后,應該檢查曲柄上連接腳踏的螺紋是否完整,如果完好無損則重新將腳踏安裝回去,擰緊螺釘即可;(一定要用工具擰緊螺釘,單純用手,力度不夠)如果安裝腳踏的螺紋已經損壞,則無法繼續騎行,只能更換曲柄。
故障 11:曲柄脫落。
原因及解決:
曲柄脫落是由于固定曲柄的螺釘松脫導致的,日常騎行會輕微的使固定曲柄的螺釘松動。定期檢查,用內六角進行固定。
故障 12:外胎割裂。
原因及解決:
長途和越野騎行的復雜路況,易導致外胎割裂,如不及時修補,易致內胎爆胎。
先觀察裂口是在輪胎的正面還是側面,如果是在側面,需要立即更換外胎;如果是在正面,裂口不超過0.5cm,臨時則可以用專用的修補片來修補裂口(例如PARKTOOL就有這類產品)。
故障 13:車胎扎釘。
如何解決:
車胎被扎釘后應時間將釘子取出,以防止內胎被多次刺穿。如果內胎被扎孔數較少,可以用自帶的補胎工具修補,或者直接更換內胎。
故障 14:補好內胎后,剛裝回去又癟了。
原因及解決:
墊帶錯位或者外胎內殘留異物。
如果內胎上的洞在內側,墊帶也許錯位了,導致內胎被輻條割破;如果在外側,外胎里可能有一些細小而鋒利的異物。用手指小心地摸索外胎內側,找到異物并取出來。
故障 15:經常扎胎。
原因及解決:
輪胎氣壓過低,或者騎行速度太快,且沒有及時注意路面狀況。
外胎上注有標準壓值,對于一般的騎乘者,胎壓建議140 psi ~ 120 psi,這個壓力數值來自于測試當中,超過140 psi 時會增加滾動的阻力,太低會容易乍胎;另外在路面狀況較差時,建議慢速繞行。
故障 16:補胎片無法與內胎粘合。
原因及解決:
內胎打毛不夠,表面上還留有較多雜質;補胎片與輪胎間產生空氣間隙;膠水較少,在沒有完全干的情況就移動補胎片。
將內胎打毛干凈,找到裂口時做好標記,多涂膠水并確保粘帖時裂口位于補胎片中心位置,給予膠水充足的時間晾干,大概在5分鐘左右。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簡單,快速的免膠補胎片。